苗银自古以来是苗族地区的重要首饰品和婚嫁用品,而银匠曾经也是非常受人尊重的一个行业,他叫麻茂庭,湖南凤凰县山江镇黄茅坪村人,苗族人,是湘西苗银世家麻氏家族的最后传人,麻茂庭从高中毕业后开始正式做银匠,到今天已经43年了。
这样一整套苗银饰品即使像麻茂庭这样的老银匠每天打制的话,也要花费超过半年时间,售价在10多万元。
每天上午10点,麻茂庭吃个早中饭,就开始打银直到晚上结束,才吃第二顿饭。他说打银有很强的连续性,为了不耽误工作,麻家三百年来就没有吃午饭的传统。
麻茂庭说在以前,银饰是苗族居家旅行必备神器,苗族订亲,头饰,披肩再穷也先送半套,另半套过门时必须付清。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他们山江镇汉化的苗族开始拒绝银饰做彩礼:“我们已经汉化,不兴戴银了,直接送钱好了。”图为麻茂庭在给银饰錾刻花纹。
汉化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大批银匠失业,麻茂庭有五兄弟,原先都是银匠,后来4个改行。带了15个徒弟,14个不沾银了。最后只剩下手艺精湛的麻茂庭,靠着山沟里苗风稍存,一年还能接几单生意。图为麻茂庭在把银条拉成银丝用于制作首饰。
在麻茂庭也快要坚持不下去时,旅游业兴起了,非遗评选也来锦上添花,麻茂庭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苗银传承人(湖南第一个,全国仅有的两个)。名气大了,订单也多了起来。麻茂庭说:“现在很多做苗银的都是用白铜做银器,但我只用纯银,我不能坏了自家的招牌。”
麻茂庭打制的银器,使用的是最传统的工艺,从融银、去杂、锻银、拉丝、吹烧、錾刻、擦洗和抛光等几十道工序,全部都是手工制作。图为麻茂庭用一只空心的铁棍,对着融化的银浆用力吹,目的是把银浆中的杂质吹走。
麻茂庭用来打制银器的工具,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。
麻茂庭正在用苗银制作最重要的工序——“吹烧”来打制银戒指。这样两个戒指,差不多要花费半天时间才能打好,每个也就几十元不到百元。
麻茂庭打银时,就只有这只猫陪伴着他,他说他打了43年银饰,现在陪伴他的这只猫已经是第5只了。
麻茂庭虽然是苗银国家级工艺大师,但他打制的银饰仍然卖得和市场上的银饰价格差不多,每次有人慕名而来拜访他时,他的银器就会被抢购一空。图为麻茂庭打制的银饰品。
麻茂庭打制的苗银头饰,这个头饰上的每个银饰都是麻茂庭精心打制出来的。
麻茂庭的妻子在山江镇中学食堂上班,她身上穿的这套苗族盛装,就是麻茂庭給打制的。图为麻茂庭在给妻子穿戴苗银服饰。
(本文为企鹅号“侣行记艺”原创作品,禁止转载。点击阅读原文,查看“侣行记艺”更多作品。)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lff/7.html